2023-01-300次浏览来源:网络
(2022深圳留学生落户,怎么落深户)
深圳正在悄悄退出“抢战”?
深圳市人社局发布公告称,对现有的人才补贴政策作出: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。
此前,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的发放为:一次性发放,本科元/人,硕士元/人、博士元/人。
图片来源:深圳市人社局
不仅如此,2021年5月,深圳市发布的《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中提出,将核准类型人才的底线要求由全日制大专为全日制本科。
同样,还将收紧人才落户年龄:本科生不得超过35周岁,硕士生不得超过40周岁,博士生不得超过45周岁。
深圳这座以人才而兴的城市,正在悄悄退出“抢战”?
而同样是以一线城市的上海,在2020年9月发布落户新政,清北、复旦、上交大、同济、华东师大的应届本科生,以及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应届硕士生可直接落户。
北京于2021年发布引进生办法,高校硕士及博士生,北京地区高校、京外地区“双”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。
近年来,以北京、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、以杭州、青岛为代表的二线城市,纷纷推出吸引人才的新政,通过放宽落户门槛、提供人才补贴等来吸引大学生落户就业。
那么对于刚走出学校的生来说,哪个城市显得有诚意呢?被瞄准的大学生又有多少真正留了下来?深圳收紧,北上广放宽在4个一线城市中,深圳、广州高校生落户的门槛较为宽松。
深圳一直以来只需全日制大专以上2年以内,无工作和社保条件即可落户,虽然近期的政策有收紧趋势,全日制大专落户将被取消,全日制本科、35岁以内的人才落户仍然与大多数城市保持一致。
广州于2020年12月放宽了“双”高校大学本科人才入户社保年限。院校为公布的大学建设高校或学科建设高校(即“双”建设高校)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即可入户,年龄等其他条件不变。
这意味着,拥有“双”院校全日制本科的青年人才入户不再受社保缴费年限需连续缴纳满6个月的。
上海和北京中,北京的落户难。
上海可以通过居转户和引进人才等落户,2020上海“居转户”全年落户人数总额为人,人才引进落户人数为人。
而北京自2018年开始实施积分落户,从2018年到2021入围分值逐年上涨。尽管每年都有超过十万人提交申请,但终的落户规模仅有6000人。
然而,自2020年起,一向高冷的上海和北京也开始“放段”,相继高校生引进措施,加入了激烈的“抢战”。
上海:2020年9月,上海发布《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》。
该办法亮点在于将直接落户范围进行了扩大。
比如,对于硕士,“大学建设高校”应届硕士生、“学科建设高校”建设学科应届硕士生,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。
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、上海科技大学、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生参照“大学建设高校”执行。
对于本科生,除北京大学、外,在沪“大学建设高校”为试点,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。
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本科生也可落户上海。
北京:
2021年7月,北京市人社局发布《北京市引进生办法》,明确北京市将建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主管单位、用人单位组成的体系,对生实行引进、分级。
高校硕士及博士生,北京地区高校、京外地区“双”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。
与2008年2月发布的《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生工作办法》相比,政策新增适用对象:两年内初次就业的生参照执行。
放宽年龄及门槛,本科生放宽至26周岁;硕士研究生放宽至30周岁;博士研究生仍为35周岁相较而言,新办法对本科和硕士生的落户条件放开了不少。新一线城市,继续内卷近年来,随着各大城市的崛起,北上广深不再是高人才的选择。
各大城市也纷纷完善人才引进计划,用“落户”、“补贴”等优惠政策,希望以此来吸引这些高人才为城市“添砖加瓦”。
各个城市为了争抢人才都了巨大的优惠政策,一定程度上,形成了城市间的内卷。
大多数城市的人才引进计划只要符合年龄要求、本科及以上、交满一定时间的社保即可落户。
不少城市如南京、成都、重庆、郑州等更是进一步简化了落户流程,只要对这些城市有择业意向的,可以申请“先落户后就业”。无需缴纳社保即申请落户。
为了吸引高生们的青睐,杭州、南京、郑州等城市更是用可观的生活补贴或租房补贴来“款待”引进的人才。
送钱送户口,各地的“抢人”政策虽然趋于同质化,但确实起到了一定成效。
据数据,2020年,杭州市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.6万人,人才净流入率继续。
从17年开始,西安市就放宽了高校生落户政策,年底新增了户籍人口20万人。18年时再度放宽落户要求,允许直系亲属举家随迁,直接到2018年底户籍人口了80万人。
但量有了,并不代表质也有了。
“抢战”的本意是“抢夺人才大战”,就是吸引大学生留下就业。那么新增的这么多人口里,又有多少是人才呢?
对于南京、西安、长沙这些城市而言,且拥有丰富教育资源,想抢也可能能抢到的,就是本地名校的应届生。
这些高校生的流向省份,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作为省会城市,他们的“抢人”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。
在新一线城市中,西安、长沙、天津等地的名校都只有30%左右的生选择留在本省(市)内工作。相比之下,杭州、南京等江浙沪地区的情况,生更愿意留下。
另外,选择就业地,很大程度由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来决定。
相比于其他城市,位于东北的沈阳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,2020年只有17%的东北生选择本省就业。
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靠户口、补贴吸纳了一人,但这只是步,更关键的是如何留住人。
如果没有发展空间,即使把人“抢”来了,也会人走茶凉,终究为他人“做嫁衣”。
上一篇:
本文链接: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经本站整理和编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交流和学习之目的,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,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。管理员邮箱:y569#qq.com(#转@)